因應疫情的變化,政府將孕婦納入COVID-19疫苗公費接種第六類對象,
並且讓孕婦有「AZ」和「莫德納」兩種疫苗選擇。
因應孕婦及家人最關心的問題,
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日前特別成立了一個「懷孕與COVID-19」工作小組,
集結國內數個醫中心產科主任、醫師,
定期討論COVID-19對懷孕影響相關研究的最新發展,
並就國內各醫院在產科防疫流程和處理確診個案的經驗進行分享。
BNT、莫德納、AZ疫苗 不增加胎兒風險
無論是輝瑞-BNT、莫的納或是AZ疫苗,目前的證據顯示,
孕婦接種這些疫苗並不會增加胎兒先天畸形、流產、胎死腹中、早產
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,孕婦可以安心接種。
孕婦可先考慮mRNA疫苗
孕婦應該選擇哪一種製程製備的疫苗來施打比較好,
相對於以腺病毒為載體製程的疫苗(AZ、Janssen),
國外在懷孕期間接種mRNA疫苗(輝瑞-BNT、莫德納)部分、
已經累積了超過3萬5000例的個案數和經驗,關於疫苗的安全性數據比較完整,
因此建議孕婦如有意願接種COVID-19疫苗時,還是以mRNA疫苗為優先考量。
滿13周後再施打疫苗
懷孕期間任何階段,甚至是產後哺乳的媽咪都可以接種COVID-19疫苗。
雖然如此,大多數的醫師傾向建議孕婦延緩至第二孕期、也就是滿13周後再施打疫苗,
避免與懷孕前三個月常發生的萎縮性胚囊、自發性流產、胎死腹中
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有不當的聯想、造成困擾。
當然,如果婦女在懷孕初期因工作或個人因素有暴露染疫風險時,
則應考慮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。
接種疫苗後持續高燒、嚴重頭痛等 立即就醫
至於接種疫苗後的反應,在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,除了注射部位疼痛外,
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在接種完疫苗後會有疲倦感、肌肉痠痛或頭痛的現象,
少部分的人可能還會有噁心、嘔吐、發燒、甚至是畏寒的表現。
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多半輕微,可藉由休息、補充水分、或是服用止痛藥來改善,
在48小時內就會緩解。
孕婦接種COVID-19疫苗後,如果出現陰道出血、懷疑破水、規則宮縮、持續下腹疼痛、
或是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,應該盡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,確定胎兒健康狀態。
總之,孕婦要不要接種COVID-19疫苗,應該視個人情況,評估過可能的風險和好處後再施打。
如有疑問的話,需先和醫生討論過後再做決定。
【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】